单纱强力往往不能满足织造要求,需要经过并线、加捻工序,制成强力大、弹性好、粗细均匀、表面光滑美观耐磨的股线,满足后工序的需要。倍捻工序有一种常见纱疵叫“小辫子纱”,有的叫“小耳朵纱”,困扰着广大纺织企业。它的出现与单纱质量、并纱、倍捻张力差异、挡车操作规范等诸多因素有关,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具体分析。
一、单纱的因素
(1)单纱的捻度较大,或相对大了一些;
(2)单纱条干不匀,特别细节处特容易产生小辫子纱;
解决单纱问题是根源,如果单纱有问题,后面的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。但是这个往往是并纱工厂不注意的地方,或者说自己无法控制。
二、并纱工序的原因
在并纱工序的两根纱张力一松一紧,在并纱过程中,用闪光测速仪观察,在成筒过程中有明显分纱,松的纱在回缩时产生扭结现象,这就是通常说的小辫子纱,这也是形成小辫子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。
避免手段
(1)在并纱工序,按工艺规定,必须认真检查,必要时用在纱线张力检测仪检测;
(2)检查并纱工序的张力片有丢失否;
(3)检查是否有张力装置转动不灵活;是否有飞毛棉絮堵塞各个部件;
(4)各单线、股线是否在正确的纱路上面行进;
(5)槽筒是否有毛刺;
(6)退绕张力波动是否太大,和原纱的卷装有关系,也可以用在线纱线张力检测仪鉴测。
三、倍捻工序的原因
(1)倍捻机张力片是否正常上车;
(2)退绕是否正常。
四、络筒工序的原因
(1)小辫子纱在电清络筒时未被切除下来;
(2)电清工况是否正常;
(3)检验工未对小辫子纱进行了质量把关工作。
有多种原因可以产生小辫子纱,而主要的是原纱、并纱工序张力原因、电清原因。要想彻底解决之,要综合考评以上各个环节,精细管理是最重要的。